只有通过实名认证的机构用户,才可以进入管理后台哦。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水产研究所

机构简介

基本信息

   

一、单位简介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现隶属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自1956年,本所对贵州省境内长江、珠江流域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并在涉水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在传统养殖方面,主要围绕解决贵州省渔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从冷水鱼养殖、网箱养鱼、稻田养鱼、传统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病害防治、新品种引进、经济鱼类人工养殖、分子生物技术和生物育种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工作。贵阳综合试验站是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设置的30个试验站之一,依托单位为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年度新上项目19项,合同经费共计约1074.0万元,申请专利2项,标准8项,编著《贵州鱼类》,发表论文29篇。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拥有综合实验室1个,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特色水产养殖研究团队4个,即冷水鱼类研究团队、病害防治研究团队、生物技术与育种研究团队、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团队;成果转化基地1个,即惠水试验基地。简要介绍如下:

1.综合实验室:设立水质分析化验室、光谱室、鱼类分子生物实验室、样品室、药品室、水生动物病害实验室、生化培养室等共7间实验室。近年来,水产所共购置了生物分析仪器设备76(),价值300余万元,有成套的水生动物病原检测分析设备、分子克隆设备、水质分析检测仪器等,可以开展分子育种、营养与病害调查、种质资源鉴定、渔业环境监测等多种科学研究。将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水产养殖相结合,开展了分子育种、营养与病害调查等多种鱼类生物研究,如对贵州清水江鲤、鲟鱼进行种质鉴定和遗传背景调查,开展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监测,还开展了乌江干流资源调查等。此外,建立了PCR法快速鉴定病原菌的实验方法,将贵州省内爆发的具有代表性的鱼病进行了检测。真正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引入到养殖实践、生产育种、病害调查与诊治中。

2.冷水鱼类研究团队:贵州省地下水资源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贵州地下水的水温常年稳定在1619,处于冷水鱼生长的最适范围内,可实现全年养殖;二是地下水资源大多可以自流进池,不用耗能提水,在养殖成本上有优势。以上优势的存在,为贵州地区冷水性鱼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省水产所对鲟鱼养殖设施、养殖技术及科学管理、病害防治等配套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集成,探索形成了适合贵州省鲟鱼集约化高产养殖配套技术体系。

       目前,水产所已突破技术难关,经手术取卵后的鲟鱼还可以继续产卵繁殖,且不会影响产卵率,贵州省鲟鱼的繁育和养殖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化流水养殖鲟鱼成活率达到99.3%,创造了全国鲟鱼养殖最高单产记录。并选育出适宜在贵州生长的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两个品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养殖。

3.病害防治研究团队:由于贵州地区高海拔、海拔跨度大,冬夏温差小,气候湿润等特殊的生境,且贵州地区有特殊的养殖模式,使水库、湖泊等天然养殖水域,存在一些平原地区并不常见的鱼病类型,在病原种类多样性、病害流行情况、发病症状、病原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均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贵州地区还存在一些土著鱼类,对土著鱼类进行病害调查及潜在病原研究,对将来鱼类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鱼病防治研究团队配备有6名科研人员,其中博士2名。利用贵州省自然地理的复杂性,针对贵州地区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品种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贵州地区细菌性病原耐药图谱的绘制及耐药质粒消除研究;水生动物病原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及流行病学调查;水产养殖中有益微生物的分离及应用前景评估;中草药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等。将科研新成果应用于特色水产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实践,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科技服务能力。本研究团队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若干项。

4.生物技术与育种研究团队:贵州境内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上游交错地带,分布有较多长江和珠江流域上游特有的鱼类,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生物技术与育种研究团队结合本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对常规、土著鱼类及引进的新品种运用生物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推广。本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相继对中华倒刺鲃、长臀鮠、白甲鱼、裂腹鱼、普安鲫等研究对象进行水生生物细胞学和细胞工程、基因遗传解析与基因工程、分子育种、性别控制和生殖分子调控等技术研究,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对从外地引进的水产新品种(品系)进行选育和育种材料创新,繁殖培育获得成果并进行养殖推广;结合本地特殊生境进行生态养殖技术及应用研究,发挥资源优势。

5.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团队:贵州省河流数量众多,且海拔落差大,造就了贵州省鱼类资源的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自1981年,省水产所开始对本省渔业资源及环境进行调查,近年来,在主要江河、湖泊开展渔业资源开展调查,掌握渔业资源现状,保护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

6.惠水试验基地:本基地是贵州省重要的特种鱼类繁育基地,位于黔南州惠水县高镇镇姚新村,距离贵阳市40千米。试验基地面积共1.73公顷,主要对冷水性鱼类(鲟鱼)进行繁育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先后以惠水试验基地为依托承担的项目共12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6项,总项目经费达300余万元。其中具代表性的有:贵州省鲟鱼养殖技术推广与产业化示范,山区鲟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示范。农业部科教司、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相关领导、专家曾多次到惠水试验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和调研。本基地共建流水养殖池3300平方米;繁育车间740平方米,其中温控池240平方米,待产池50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约950平方米,集培训、住宿、餐饮于一体,其中会议室1间,面积100平方米,可容纳50人;标准双人间3间;包房9间,可容纳90人。室外绿化面积约450平方米。 

二、检测服务业务

          本单位实验室配备有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实验设备:多参数水质分析仪、BOD快速测定仪、BOD检测用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全自动高压灭菌锅、全新智能纯水/超纯水一体化系统、PCR仪、凝胶成像系统、酶标仪、超低温冰箱、pH计、荧光定量PCR仪、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自动制冰机、组织捣碎匀浆机、实验室冷冻干燥机、超声波细胞粉碎仪、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系统套装、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可以对外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

(1)水质监测及水生微生态

可测定的水质指标有:pH、氨氮、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正磷、电导率、硫化物、叶绿素、悬浮物、温度、汞、铅等。可进行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根据数据给委托的单位或个人提出建议。可以对外提供样品的储存和预处理服务,测定叶绿素、提取微生物总DNADGGE分析、定量PCR分析等。

(2)鱼类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与检测)

可以提供DNARNA提取及cDNA反转录(RT-PCR)、定量PCR等实验服务,以及对提取的RNA以及反转录获得的cD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检测,也可对来进行实验的学生或其他人员提供技术帮助。

(3)酶联免疫检测

 常见的抗体或抗原测定。基于相关联的酶对那些免疫复合物发生酶催化反应进行测定的。抗体可以固定在一个有表面涂层的塑料板上,因此经简单洗涤这块塑料板,免疫复合物就易于与其他组分分开,采用酶标仪进行测定。

(4)鱼病检测(微生物检测(病原菌检测))

提供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服务,实验室的光学显微镜可进行寄生虫检测。

三、人才队伍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62人,其中科技人员43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16人,博士3人。本单位拥有了一支专职服务团队,服务人员均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指导,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