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枣”谣言又被翻炒 国家食药监总局已辟谣
- 来源:牵翼资讯
- 时间:2017-09-28 09:09
228
- 糖精枣
- 近日,一则以《现已大量上市,千万别买了,赶紧发给家人朋友》为标题的视频在微信平台广泛传播。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在“中国食事药闻”微信公众号专题辟谣。这则谣言实为对一段旧闻的恶意篡改编造,网传视频未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断章取义,截取部分视频制作谣言传播造成公众恐慌。
经查证,该视频篡改自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2015年10月5日播出的《大枣太甜需谨慎》节目。2015年9月1日,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大枣太甜需谨慎》播出了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联打机制,在广东省食药监部门以及公安机关配合下,跨省成功查办“糖精枣”案件的全过程。
造谣视频制作者掐头去尾,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编造谣言,使人误以为“糖精枣”重出江湖,造成公众恐慌。据了解,海南省食药监局监测到“糖精枣”相关谣言后,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并移交了相关证据,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据悉,所谓的“糖精枣”,是将酸涩的青冬枣用添加了糖精钠等添加剂的水进行浸泡,从而让青枣变红,表皮增甜。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下,极少量的摄入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是,如果短期内大量食用这种被糖精钠浸泡过的枣子,可能对身体会有一定伤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事件。按照国家规定,新鲜水果中不允许添加糖精钠。
日前,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已判定传播的“糖精枣”视频为不实消息,并发表《致癌“糖精枣”卷土重来!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辟谣文章。文章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对人类致癌或可能对人体致癌物目录中,找不到糖精钠的名字,并未认定糖精钠是致癌物。
不难发现,“糖精枣”谣言几乎每年都会上演,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多次辟谣。2017年4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一份《近年来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糖精枣”谣言位列其中。文中提到:这些造谣消息的共性是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误导、造谣的恶意明显,从而引发公众恐慌。国家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请消费者勿信“糖精枣”谣言,放心食用大枣。
三招教您官感识别“糖精枣”
一看:观察枣的外观,绿红分明、颜色发暗为铁锈红、暗红色的,就为糖精浸泡的;绿黄红不均匀的自然颜色为正常栆。
二摸:“糖精枣”捏起来比较软,而自然红的枣子比较坚硬。
三尝:“糖精枣”甜,连果皮都是甜的,比果肉还甜,甚至微微发苦。
最后,消费者真要遇到“糖精枣”也不用过分恐慌,请第一时间向当地工商或食药监部门进行举报。
相关资讯
- 江西:8批次食品不合格2021-03-15
- 湖北:天喔海苔花生等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2020-08-25
- 上海 3批次饼干检出酸性防腐剂2020-08-21
- 广西2批次纯净水微生物超标2020-08-21
- 10款“网红”蛋糕比较 7款含糖量高2020-07-31
- 网红黑科技成分神在哪儿2020-07-07
- 易瑞生物出口试剂拿到欧盟CE认证 业内:抗体检测只是一种辅助手段2020-04-01
最新文章
- 数字化实验室电子数据的控制与管理培训班成功举办
- 科技资源系列活动|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e路行活动(上海站)成功举办
- 牵翼获评2023年度联盟科技资源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物选树推荐名单公布,牵翼CEO刘慧伟获评“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物”
- 买卖证书不可取!虚假认证定被罚!
- 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集中整治虚假认证违法行为
- 牵翼受邀参加化学物质GLP质量保证体系研修班暨化学物质测试技术和方法交流会
- 数智赋能 生态互联,牵翼出席2023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信息化论坛
- 牵翼云入选中国信通院《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
- labtech China Congress盛大启幕,与牵翼共探实验室安全、智能、可持续之路
排行榜
牵翼精选
-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06号|
- 沪ICP备17016209号|
- Copyright©2015-2022 牵翼网络qwings.cn 版权所有